减速机串轴
原因分析
现场中的串轴故障均从输入轴的串动而表现出来。造成串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a.是由于断齿使输入轴失去轴向约束而发生串轴;
b.是中间轴上的从动齿轮与轴紧固不牢所致。在实际传动中,往往由于从动齿轮与中间轴之间的过盈量不够,从动齿轮相对中间轴产生轴向串动,进而使输入轴发生轴向串动。
因此,过盈量不够是造成减速机串轴的主要原因。另外,减速机的转向对串轴也有一定的影响。
c.齿轮加工偏斜造成串轴。中间轴上的从动齿轮加工偏斜可造成串轴。齿轮加工是以外圆和端面进行定位的,而齿轮装配是以内孔定位的,有时内孔与外圆不同心,或者内孔与端面不垂直,就会使加工的齿轮与内孔中心线出现偏斜。这种偏斜的人字齿轮,其对中线所在的平面与轴线不垂直,当齿轮旋转一周时,对中线上的某一点将会发生轴向往复串动一次,迫使输入轴也轴向往复串动一次。
d.齿轮螺旋角误差造成串轴。中间轴和输出轴上两半从动人字齿轮,由于实际螺旋角的误差,会使人字齿轮对中线发生变化,造成串轴。
e.减速机承受正负扭矩作用时,齿厚误差、齿面不均匀磨损和过早磨损、齿背变形造成串轴。
在实际传动中,由于两半从动齿轮的偏斜程度不同,对于输入轴来讲,产生轴向串动是中间轴上两半从动齿轮不同偏斜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此外,输出轴上的从动齿轮,由于齿轮加工偏斜也同样造成串动,但是由于输出轴在轴向是固定的,就迫使中间轴移动,进而迫使输入轴串动。
2、解决措施
提高齿轮的强度,齿轮的制造精度,降低齿轮和轴的粗糙度数值。提高从动齿轮与轴的安装精度紧固性,主要是达到合理的过盈配合
齿轮磨损
原因分析:
①缺油;
②润滑油中混有磨损下的金属屑,也将引起齿面磨损;
③齿轮材料不符合要求,造成非正常磨损;
④齿轮有砂眼、气孔和疏松、球墨化不够等缺陷存在;
⑤热处理硬度不够或没有进行热处理;
⑥齿轮啮合精度、运动精度达不到要求;
⑦圆弧齿轮对中心距的误差敏感性很大,特别是中心距的正向误差,不仅降低了轮齿的弯曲强度,而且还增加了滑动磨损。
解决措施:
提高齿面硬度,降低表面粗糙度数值,保持传动装置和润滑油清洁,保证润滑充分,在润滑油中加入合适的抗磨添加剂,在油箱中增加几个磁性体,利用磁性作用吸附润滑液中的金属微粒,可减少润滑液的金属微粒含量。
减速机漏油预防及排除方法
a.密封圈压盖采用易拆卸式结构。
b.密封圈采用开口结构。
c.输入轴轴承处回油孔要适当加大。
d.对减速机壳体进行时效处理,可防止壳体变形,避免沿合箱面处漏油。目前有3种时效方法,一是自然失效;二是人工时效;三是振动时效。可根据实际条件进行选择和处理。
e.在减速机底座的合箱面上铸造出或加工出一条环形油槽,且有多个回油孔与环形油槽连通。在减速机工作时,一旦有油渗入合箱面,将会进入环形油槽,再经回油孔流入油箱内,润滑油不会沿合箱面漏到减速机壳体外面。
f.组装减速机时,在合箱面上涂一层密封胶(如D05硅橡胶密封胶),可有效地防止合箱面处漏油。
g.减速机油位过高,不仅增加齿轮搅动油的功率损失,润滑油飞溅严重增加漏油机会,而且还导致油温不断升高,特别是夏季,环境温度高,会使油温增加,润滑油粘度下降,降低润滑性能,增加油的流动性和漏失量,直接影响齿轮和轴承的润滑,降低使用寿命。为此,在使用时必须保持正常的油位高度。
h.在视孔盖处和放油孔处加装密封垫,且拧紧螺栓。
l.加大输出轴的回油孔,可防止输出轴漏油。
j.改进透气帽和检查孔盖板。减速机内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是漏油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设法使机内、机外压力均衡,漏油就可以防止。减速机虽都有透气帽,但透气孔太小,容易被灰尘、油污堵塞,而且每次加油都要打开检查孔盖板,打开一次就增加一次漏油的可能性,使原本不漏的地方也发生泄漏。可加大透气孔,使内外均压。
齿轮点蚀与剥落解决措施:
提高齿面硬度,减小齿面粗糙度数值,尽可能采用大变位系数,增加润滑油的粘度和减少动载荷,这样可以有助于防止齿面发生疲劳点蚀。